1月22日是北方小年。在銀川開往杭州西的G3189次列車上,一場以“看列車春晚,賞非遺文化”為主題的文化活動正在上演,讓旅客體驗了別樣的年味。
上午9點02分,G3189次列車緩緩駛出銀川車站,4號車廂里掛滿了燈籠、拉花、窗花、中國結等“中國紅”飾品,充滿了濃濃的年味。“哇塞,有醒獅表演,好可愛的獅子。”活動開始前,由銀川客運段的乘務員們扮演的紅色大獅子、喜財神一進車廂就引來旅客圍觀,一聽列車有春晚,紛紛前往觀看,不一會,車廂里就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春風吹十里,鶯啼報新年……”在主持人的介紹中,列車春晚在舞蹈《春風十里報新年》的精彩表演中正式拉開帷幕,歡快的曲調、活潑的舞姿,一開場就將年味直線拉滿。列車工作人員還精心準備了笛子薩克斯合奏、雙人舞《中國高鐵人》、歌曲演唱等節目表演,西夏區文旅局的老師們還把漫葡小鎮巖羊精靈和胡旋舞姬帶上了列車,民俗舞蹈串燒更是寧夏味兒十足。
2025年是春節申遺成功后的第一個春節,為了讓歸鄉的乘客們在旅途中感受到非遺文化的溫暖與魅力,我們不僅準備了醒獅、財神送福等百姓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還早早與西夏區文旅局對接合作,邀請到了幾位非遺傳承人,在列車上現場為旅客開展非遺文化展演。
“寧夏川里最香的要數那什么花,最香的就數沙棗子花……”寧夏花兒非遺傳承人郭金霞老師一出場,扯開嗓子漫上一曲“花兒”,歌聲既高亢悠長,又粗獷豪放,一下子將旅客拉進這份非遺文化的美妙意境。身穿紅色剪紙服飾的剪紙非遺傳承人呂娜娜雙手如飛,熟練翻轉折疊紙張,不一會兒,一幅精美的剪紙作品便呈現在眾人眼前;承李記酒訪傳統技藝第六代傳承人方工,現場為旅客講解古法純糧釀酒記憶和文化,民間傳統麥稈制作技藝傳承人田雨秋老師,還為旅客送上了精美的麥稈畫,贏得旅客陣陣掌聲。
“泥哇嗚是寧夏民間流傳久遠的樂器,有1000多年的歷史,用黃膠泥手工捏制而成,因原始形態的泥哇嗚吹出來的聲音‘嗚嗚哇哇’而得名。”泥哇嗚傳承人賈波老師詳細講解了樂器泥哇嗚的發展歷史,一曲《夢中的額吉》更是讓旅客們感受到了寧夏民間樂器的魅力。
“真的是太震撼了,列車上精心準備的非遺文化表演,民俗特色滿滿,不僅解除了旅途的乏味,還讓我們在回家的途中感受到非遺文化的溫暖與魅力。”回阜陽老家過年的劉女士激動地說道。(寧夏新聞網記者 石卿 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